今年以来,思茅区为有效破解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不对等、社会力量参与不足、资源调动不充分等问题,扎实推进社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,探索实践“社区共享伙伴”,发动多元主体参与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,构建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共驻共建的良好格局,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实施三项共创机制,筑牢发展基础
摸清闲置资源资产。开展闲置资产摸排,共排查出房屋、商铺、土地等资产73处,按照“一社区一方案”对25个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判,探索制定规范流程将产权明晰的闲置资产交由社区经营、管理。
建立共享伙伴关系。依托邻里熟人网络,深入小区、院落,通过入户走访、院坝会等找出邻里热心人、匠心人等独立合伙人31名,通过资金、人力、场所、信息数据等资源与社区闲置资产资源相对接,补齐社区业态发展单一的短板。
建立合作协商机制。社区党组织和“社区共享伙伴”根据《共建协议书》开展项目共建活动,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协调解决油烟扰民、出行不便、房屋漏水等热点问题200余件,增强“社区共享伙伴”凝聚力,形成“有事大家商量着办”良好氛围。
打造三型共建模式,拓展服务途径
以服务合伙,推动党群共融共洽。社区党组织吸纳辖区物业公司、志愿服务团体为“服务合伙人”,用好社区“放心牌”,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、精细化服务需求。凤凰路社区依托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,与专业物业公司合作,为居民提供卫生保洁、治安管理、家电和汽车维修等专业化定制服务。茶马古道社区与专业托育机构合作,探索社区托育模式,为20余户家庭提供便利、普惠的托育服务。
以智慧合伙,推动社区共商共治。社区党组织搭建共商平台,为社区治理汇聚智慧、凝聚共识。兰花社区立足“智慧、书香、文明、幸福”服务品牌,建设兰花书苑、百艺茶室,开展读书会、茶艺交流、小型讲座、亲子活动等活动120余次,同时,邀请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教师等人员,参与邻里矛盾调处、红色故事宣讲、未成年人关怀等工作,成为小区治理的共享伙伴。
以资源合伙,推动社区共建共享。依托社区周边空地进行可视范围内闲置区域美化,承接公益咖啡、花园集市、读书分享会、公益培训课、联谊活动、跳蚤市场、花艺培训等社区活动。结合普洱旅游城市建设和咖啡文化的推广,倒生根、通商南路社区打造社区门口的咖啡馆,进一步丰富社区消费生活,更好地服务群众高品质需求。
融合三方共治力量,彰显治理成效
牵手社区内共驻共建的机关单位、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以及热心居民,打造三种类型的社区合伙人模式。
统筹力量打造“党群合伙人”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深化“三双”报到工作,推动各领域党员融入城市基层治理,全区82个单位党组织2266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18个社区报到,为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、老旧小区改造等贡献力量。
整合资源打造“公益合伙人”。盘活社区公益性资源,成立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17个,承接物业、托幼、养老等事项,免费提供法律咨询、心理咨询、琴棋书画辅导等互助式服务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0余件。
深挖人才打造“自治合伙人”。协调小区能人、达人、楼栋长38名,引导他们开展楼栋微自治、小区微协商、培育发展内生式社会组织,实现区域联动、技能共享,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。 (思茅区委组织部 郑海霖 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