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文明思茅 >> 文明实践>> 正文
 

思茅街道:扎根向下努力向上 我的童年“竹”够有趣

来源:文明思茅 时间:2023/11/17 浏览:1000

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”竹子除了在文化上有诸多寓意,还有很多实用价值,“食者竹笋,居者竹瓦,载者竹筏,炊者竹薪,衣者竹皮,书者竹纸,履者竹鞋……”

秋冬始交,暖意仍浓,沐浴着初冬的暖阳,茶马古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“几米稚家”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的“小体验官”们,迈着轻快的步伐,到老爪箐研学基地探索古人笔下的竹林生活,通过五感识竹了解竹子的生长方式、历史典故,在学习和分享中,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、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。

深入竹林,欣赏竹子的挺拔身姿,聆听竹子的沙沙婆娑,触摸竹子的竹纹肌理……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看、听、摸、闻、尝五感慢慢叠加对竹子的了解,一张张小脸全神贯注,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,在自然课堂中寻找问题的答案。

充分认识竹子后,孩子们纷纷化身小匠人,协作砍竹竿搭水渠,一把锯子,你拉我扯,团队协作,运输搭建,在动手操作的乐趣中激发孩子们无限创造力和动手能力。

想要品尝竹子的味道,那一定非竹筒饭莫属!竹子的清香与饭香,紧紧包裹在一起,亲手制作、品尝这一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。

等待竹筒饭的同时,伴随着烤制竹筒饭的袅袅炊烟,孩子们在一旁跟着老师,学习手工制作竹节人。

在竹竿上标记所需长度,用锯子一一锯断,制作脑袋、身躯、手臂和腿脚,用磨砂纸将竹节两端打磨平滑后,用线把它们穿在一起,再给双脚“穿“上圆形纸片保持竹节人平衡,随着牵着绳子的手不停移动,竹节人也跟着摇摆舞动,感受到了劳动艺术魅力和不一样的童年乐趣。

竹林鸟语、竹影摇曳,伴随着竹叶散发出的淡淡清香,孩子们带着求知的渴望寻竹、赏竹、识竹、品竹、制竹......这段“竹”够自然,“竹”够有趣的研学之旅带孩子们走进竹世界,品读竹精神,也引导着孩子们厚积薄发,像竹子一样茁壮成长。(思茅街道 刘晓溪/文 杨尚贤 图/视频)



 

 
Copyright 普洱市思茅区文明办 滇ICP备18003772号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879-2138443 邮箱:smqwmb@126.com
地址: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政府院内文明办